每两个月,就要看一部黑泽明,洗洗脑。
《椿三十郎》好看的地方无须多言,最后一刀更是被人谈得太多。
从导演技巧上讲,这部电影的场面调度——非常强大。
一人的,两人的,三人的,五人以上十人以下的,十人以上二十人以下的,二十人以上五十人以下的……您瞅瞅,干导演这行就像卖肉的,下手稳准狠,斤两不能差啊。
跟一般电影不同,这部电影的主体调度,基本上都是五人以上十人以下的,当然大多分成两派或三派,得让您瞅着明白还不觉得无聊,这就是技巧。
镜头清晰利落,边看边拍手掌,看完了手掌也拍成猪手了。
看一部这样的好电影,等于上十堂电影课。看懂了这样的好电影,等于上一个月的电影课。
26 Comments so far
Trackbacks/Pingbacks
Leave a comment
Fields in bold are required. Email addresses are never published or distributed.
Some HTML code is allowed:<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URLs must be fully qualified (eg: http://qing.cinepedia.cn),and all tags must be properly closed.
Line breaks and paragraphs are automatically converted.
Please keep comments relevant. Off-topic, offensive or inappropriate comments may be edited or removed.
鼓掌。
每两个月看一部黑泽明,好主意!拍成猪手!
以前看过风间隼写的最后一刀,很赞。
黑泽明老师对宽银幕的利用真是好,为什么他彩色时期的电影不用这个比例了,费解。
呀,云中君回复了^-^
不要脸地说,那确实是我写的最好的一篇,不过就算是那一篇,跟云中君写得最差的一篇比起来,也还差得远。我,是来学习的。
请问那个比例具体指的是什么?
风间隼太客气了,你是很强的
我说的是画面比例也就是学院宽银幕(Academy Flat,1.85:1)和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Scope,2.35:1)
谢谢,看来我要再去看一遍《椿三十郎》,领会一下。
我非常喜欢这部片子里面老黑展示出来的那种幽默!
说道宽荧幕的应用,老黑在2.35:1里面怎么分割空间可是很讲究的,但是有一点,只要抓住他的人物关系,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举个例子:看看在每个镜头中 三船 的位置和其他人的关系就能知道了,甭管他往上往下往左往右。
还有一点,老黑的摄影机运动太讲究了,他是属于那种动让观众永远察觉不出来的,比如摄影机的纵深运动和人物纵深运动的关系和在这之间产生的景别变化的关系。
再说一个这个片子独有特点,这片子配乐很不一样,有很多jazz在里面,那种诙谐幽默的气氛,配乐功不可没。
你的BLOG头像和我的一样 很巧
交个朋友 我拍文艺片和广告的
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wuyingxiang
你的博客不错
欢迎常来这里转转
《椿三十郎》和《用心棒》是我最爱的两部黑泽明片,这种喜欢要超过《七武士》。感觉这两部有不少相通之处。《用心棒》的配乐也很幽默啊。
感觉不太一样啊,《用心棒》里的配器和《椿三十郎》里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要我说,《椿三十郎》的配乐 跟迪斯尼的《幻想曲》很类似~那种注脚似的,伴随着运动,恨美国的感觉。
《椿三十郎》最逗的是那对母女,她们的声音设计得就很棒,跟那些男人们截然不同,每次说话我都想笑
不知为何除了《蜘蛛巢城》《罗生门》,始终对黑泽明的其他作品毫无感觉,总觉得在他的电影里体会不出多少日本电影独有的那份韵味与意境。
如果非得在黑泽明电影里找日本的感觉,那真的有点强人所难,黑泽明最喜欢的导演可是约翰 福特,福特何许人也,换句话说黑泽明的电影其实更加宽泛,更世界化,更纯电影,这就是为什么在后世影响了那么多人的原因。
我相信,如果非得找日本的民族性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选择小津,那在黑泽明这里找是不是有点难为?
我非常喜欢影片结束时,茶花一瓣落入水中的那个镜头。 顺带想起铃木清顺在《东京流浪汉》里的处理, 主角以前喜欢看户外的一颗大树若有所思。他被逼离开东京后,在进行完户内的叙事镜头后,突然转到户外,对着那棵树拍了很久。
我问过一些日本通,他们说在日本本土,人们认为代表民族的导演是黑泽明,不是小津。
黑泽明有点像电影界的德川家康。德川的精神是日本的立国之本。
是不是有点老杨和老侯的意思呢。
我怎么就看不懂老侯呢
说到日本民族电影风格
大概是小津沟口甚至是成濑吧
以上这三位怎么模仿都学不到味
因为你不是日本人
但黑泽明的确是世界遗产
大家都能偷几招尤其是商业片,这是挺不容易的
但具体精神能不能领会就见仁见智
呵呵,老黑的精神可是博大精深啊~!
做为一名黑粉
你是很合格的了找着机会就吹捧
也别先说我,吹捧是你先开始的!
难道你敢说自己不是一个黑粉?
黑泽明论在民族传统精神的韵味上比不上小津沟口成濑那份博大悠远,论在现代意识的体现上比不上市川新藤敕使的深刻明晰尖锐,而他电影里的特别是后期那份老气横秋的匠气和浓浓的说教意味是我不喜欢他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七武士影武者乱之类不过是手法老练功力浑厚的娱乐片而已,而我喜欢的《蜘蛛巢城》《罗生门》里的那股子虚妄怀疑疯狂恰恰也是最不黑泽明的(可惜他这类散发着日本民族那股纯粹极端之美的杰作实在少的可怜)。
个人感受呵呵,黑粉们别泼我。
大师级导演的优点不一样,术业有专攻嘛。有的就是玩深刻玩人性的,有的是玩手法玩创意的。
我觉得,老黑最大特点就是雅俗共赏,也就是你说的“手法老练功力浑厚”,这一点几乎无人能及。他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娱乐片,很多放到现在都是看都能有趣、精彩到让人看得流口水,比如《七武士》《用心棒》《椿三十郎》等等,四五十年前的电影啦,还能有如此鲜活的生命力,手法和节奏感都没落后。
我不是说小津沟口成濑、市川新藤敕使的电影放到现在没生命力,而是说这些人在“好看”“有趣”方面,可以说在“电影娱乐”方面,统统比不上黑泽明。当然我说的“娱乐”不是傻乎乎弱智大片式的娱乐,而是电影带给观众真正的心满意足的娱乐。
说教意味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至于说到《影武者》《乱》《梦》这些作品有老气横秋的匠气……这一点不太认同,改时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