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研究各种艺术类漫画。
因为我觉得漫画,是跟电影最接近的艺术形式了。
对,漫画当然是一种艺术,有着它独一无二的形式感。
导演做的分镜,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漫画。
扯远了,我是想说,发现了一位大神级别的人物——柘植义春。
一般的人可能压根就没听过这个名字,他是活跃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漫画家。
在不少人眼中,他是与号称“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齐名的“异类漫画之神”。
他创造的形式与故事,对后世的漫画家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了解他的读者却比较少,没办法,他毕竟不是手冢治虫——换成我们电影圈的术语,就是他可能是Altman,并不是斯皮尔伯格。
当然他连Altman的欢迎程度也远远不如了。
再用电影圈的术语来说,就是他属于日本漫画新浪潮。
也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日本电影新浪潮大家都知道了,高手频出啊,随随便便一数,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今村晶平、铃木清顺、敕使河原宏、增村保造、新藤兼人……数不过来了,太尼玛多了。个个出手不凡,看看就都让人尿血。
就是在这种风起云涌的时代,日本漫画也迎来了自己的新浪潮,也就是以新锐漫画杂志《GARO》上发表作品的一群漫画家。
电影人与漫画人,表现的内容,也有相通相近之处。用的形式,也都是反传统、异端、色情、黑色、哲思。一看就知道,是新浪潮的产物。
这其中,没事就拿着牛的耳朵的那个家伙,正是本文主角:柘植义春。
比如他的这篇成名作,典型的新浪潮范:螺旋式(柘植义春)
义春其实都没有什么长篇,全都是短篇。
不恰当的比喻,他的短篇在日本漫画界的地位,就好比鲁迅的短篇一样。
很多人说,义春把“文学性”和“严肃性”完美融合进了漫画,让大家对漫画这个东西,产生了真正艺术的尊敬感,而不仅是小孩子读的玩意儿。
文不文学的我不知道,其实,我觉得他最厉害的,还是找到了纯粹漫画的形式,无论是分格还是画法,都极为精要地表现人物内心和场景氛围。
其实六十年代的电影,何尝又不是在寻找电影独有的形式,让电影艺术能真正独立、不逊于其它的艺术门类。
日本新浪潮中的漫画艺术,也是如此。
安部慎一、铃木翁二、古川益三、林静一、白土三平、柚木和、胜又进、花轮和一、森安直哉、近藤洋子……
一下子让我打开了漫画新世界的大门。
义春整个黑色叙事的调调,实在是令人着迷。
他的故事既日常,又反日常。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梦一般的。
而且他的漫画结尾,永远是那么的反传统,余味极长。
比如大家可以看看下面推荐的《海边的叙景》,最后一格的意味简直绝了,又优美又阴暗。
几分钟看完的故事,看完后我足足琢磨了一小时。
受益匪浅。
可惜的是,这些作者不但没有中文版,大多数连英文版都没有。
比如柘植义春,因为不受欢迎,日子其实过得一直都很窘迫,早年更加惨不忍睹,这些生活他都画进了漫画中。而且,就算小圈子里再红,他也还只是小众中的小众。
幸运的是,他还活着,八十二了,不幸的是,他已经三十多年没再创作漫画。看着大师就这样停笔,心里也真不是个滋味。
在这里不得不推荐一个非常好的漫画公号:异常漫画研究中心
里面有大量小众漫画家,令人大开眼界。
关于义春的创作,他中后期的几乎每一篇都值得一说,这里就不展开了。我都为了他买了两本日版书,光看看图就很爽啊。
其实我一直犹豫要不要推柘植义春,因为这真的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选择——我舍不得让太多人知道——说到这里我真要打自己的脸,这么优秀的创作者,当然要让更多人知道啊。
而且汉化义春的同学们,默默进行了两三年,真不容易。
所以先推下面几篇吧。
开始你可能不适应,因为这的确跟传统的漫画,不太一样。
但你只要一琢磨,那种比路易十三还强大的后劲,保证你会上头。
名作:海边的叙景(柘植义春)
名作:红的花(柘植义春)
夏天的回忆(柘植义春)
欢迎进入柘植义春的世界。
No Comments Now!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