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预告片,展示了两种常用的音乐剪辑技巧,效果很好。
没事可以学习借鉴一下。
迈克尔·哈内克重拍自己十年前的争议之作。
如此阴暗到无以复加的电影,这次会不会来个大团圆结局呢。
11 Comments so far
Trackbacks/Pingbacks
Leave a comment
Fields in bold are required. Email addresses are never published or distributed.
Some HTML code is allowed:<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URLs must be fully qualified (eg: http://qing.cinepedia.cn),and all tags must be properly closed.
Line breaks and paragraphs are automatically converted.
Please keep comments relevant. Off-topic, offensive or inappropriate comments may be edited or removed.
我听说这个新版就是原封不动的复制旧作…
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自己翻拍自己,Hitchcock等人也干过,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难道是当年那版给他留下了很深的遗憾吗。
哪两种剪辑技巧?云中能否说的详细一点?谢谢。
效果是都能感受到的
只不过分类不同
一种是根据音乐情绪来剪
一种是根据音乐节奏来剪
说起这个来,我又想到云中前段日子做的那个短片,金屋藏娇那个。
我一直对这问题有点儿疑惑,正好说说,学习一下。
那个片子就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来剪的。
但是,那不是背景音乐,而是现实屋子里放的音乐。这音乐是实实在在的事物,环境音。我觉得如果根据“环境音的节奏”这个来剪,是不是就显得刻意了?
当然根据环境音的节奏来剪也不是不好,比如老杜有时候就根据枪声的节奏来剪。
可是镜头剪接跟音响的音乐配合的严丝合缝的,我就感觉刻意了一些。这也是我看云中那个短片时感到的唯一的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嘿嘿,那就是个拍着玩的短片,哪里还管什么合理性与刻意性——从头到尾都是刻意的
说这个预告片剪得好,也只是因为它是预告片,正片这么剪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个喜剧,可以玩闹的那种。这种整齐划一的方式,用在广告、MV里挺好,因为会有冲击力,放到剧情片里,就得慎重了。
我记得这个片子的光和颜色用得很大胆。
又忘写名字了。
效果的确不错,没事学习一下,云中,我可否转帖到我的博客上去了哈
这也不是俺的东东
随你了
2:16秒里瓦茨的手没有绑绳子,脸也很干净,电影里是绑着绳子而且脸被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