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最后五分钟,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但由于李安前面一百多分钟的童话造得太美,所以不少观众直接选择相信童话而非现实。
可李安这个大叔,这个表面温文尔雅的大叔,是个多么现实与残酷的家伙啊。如果这个故事只有第一个童话,他才不可能选择拍呢。他要拍的,就是第二个故事的真相与童话的反差感。他选择相信的,也是第二个故事。
李安的重口味,从《色戒》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王力宏杀人那场戏已经够残忍了,可最变态的是,他把梁朝伟整个给逼疯了。自从拍过《色戒》之后,再看梁朝伟,绝逼老了十岁的感觉。虽然拍王家卫的戏也很苦,但那是“磨”人,消耗更多的是时间与精力;可拍李安的戏,是“逼”人,消耗的是灵魂,是特么与魔鬼做交易——谁让你给他这个机会呢?拒绝不了这种诱惑吧。
是的,李安是艺术创作里的魔鬼,平常再是老好人,你进到他的电影里,运气好的脱一层皮,运气不好,嘿嘿嘿。
有人问我怎么知道的,从作品里看出来的,镜头不会撒谎,导演的本性全在电影里。
当然李安也有温文、浪漫、节制的一面,但保不齐他在八年时间里包饺子的时候,练就了什么心态。他首先对自己狠,然后才对别人狠。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有复杂的面,所以才能掌握那么多不同题材的电影。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他的电影并没有那么残酷,甚至还过于温情。好了这是表像,有题材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给他一个机会,他会狠给你看的。
《老无所依》也很写实、残酷的电影,但科恩兄弟是那种“给你讲故事”的旁述者感觉,残酷的只是这个世界与现实。
而《少年派》,是用残酷打破前面想当然的做梦场景,而且是很阴险的方式,让你还报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梦幻还可能是真实的。这是创作者的高明之处,把话题性与故事性开放。但有很多细节明明都证实了那已经发生的现实,本质并没改变。越是这样,就越是阴暗。大多数残酷的电影是残酷在面上,这个是残酷在里子。
像我们朴赞郁的电影,看上去又暴力又血腥,可从片子里就看得出,这家伙本质上,就是个纯真浪漫的家伙。
李安和老朴,都有着温文的外表,可如果这两个人狭路相逢,生死相搏只能活一个的时候,活下来的那个肯定是李安。
而且他还会把老朴给吃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避重就轻,不谈片子谈人生咩?
“而且他还会把老朴给吃了。”
这句写得真好。
我还是选择相信他心慈手软。
心够狠的话易先生不用在最后独坐床边一脸苦逼眼角含泪
Pi就是玉娇龙
他的结局比玉娇龙可好多了
没看过原著(所以以下是YY)
我觉得残酷是小说带来的骨架
电影对信仰的强调弱化了理性思考所得出的那个残酷故事的扎实感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我觉得安叔给出的是让你自己做选择
他自己也未必一定选第二个
我可以选很傻很天真的相信直觉喜欢的美梦
信仰本来就是很傻很天真嘛
不过我还没想明白他加初恋女友是为了啥
另外我对这片有点不满是动物们都太萌了。。。
他不相信第二个故事就不会拍这部电影了。
这么说吧,他的电影其实不如他的人狠……因为电影拍出来会受很多限制,比如少年PI,投资这么大,不允许他像小说这么残酷,可他又忍不住那残酷的本性。
嘿嘿
好吧。。。不过再狠也狠不过想出第三个故事的人=.=
还是你最狠
嫖客是多么温柔善良的人啊,和自己女儿幸福地生活下去……
我倾向于认为:李安自身是两个故事都相信的,生活既需要信仰,也需要现实,但我们在生活中大多时只能看到现实,而看不见灵魂,而这部电影的表现刚好相反,把梦幻的一面尽情地拍出来,而第二个故事的力量就在于那种隐藏感,正如生活的真实面,只要短短的几分就够了。
我觉得这部戏的题眼是全家人餐桌上的那场谈话,宗教信仰滋养的是心灵,这是看不见的,理性教人认识外部的现实世界,向内和向外,是并存的。
当然,我同意:李安的现实态度一定能让他在残酷的世界生存下来。
那我可不可以另一个细节。
在船沉之后,有人从大船上逃出来,上了救生艇。Pi讲述中,这几个人分别是厨师、水手和母亲,都是在沉船之前他有印象的人,对吧。。
而真实的情况里,谁都有可能从大船上逃上Pi的救生艇,所以按概率,救生艇上应该有Pi事先并不熟悉的陌生人。
(这些都是建立在第二个故事是真实情况的基础上)
而如果Pi是临时在编一个虚构的故事,那么确实很好理解,就是人会从已经知道的人身上寻找素材,编进故事里当做人物。
所以我真的很不明白,从Pi的角度来看,一个他之前没有印象的人,就没有可能逃上救生艇吗。
这就是故事,跟故事无关的人就不需要再去浪费笔墨了~!我指的是整个故事,不是pi说的部分。
呵呵,这个问题很奇怪,就像你要问为什么一部电影里所有人都跟主人公有关系一样
如果按照「罗生门」的理论,两个故事都不能尽信,拍不论面对谁,讲了哪个版的故事,都不是百分百的的真相,在海上那七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不是神按自己的形体创造出人,而是人按自己的形体创造出神! 因为有「神」的存在,人类才和老虎等兽类才有所不同
没有人赞一下大鼻子情圣的演技吗? 本片唯一的人类明星! 就是有他那几分钟的精采表演,故事A和故事B,梦幻版和残酷版的相互对应才立体丰满了起来
决定重拍蜘蛛人的戏份也是明智的,不是怕大明星抢锋头。而是那个作家就像「公民凯恩」里的汤普森,本来就要是个没有面目的功能性角色,让蜘蛛人演会抢去观众的注意(?) 但COOK的演员就不能随便找,不然后面残酷的后劲做不出来
最后片尾,拍的家人出现,妻子和两个儿子,我一直相信那是拍的家人投胎再次与他相聚(泪)!!!
身为台湾人可能不该讲这个,李安每部片都拍得非常认真,我也了解他每部片的手法和内容。而且他一次次的飞跃也已经是留名影史。我也崇拜尊重他,但是他的电影,不知道是哪里少了什么,总不是我的菜!!!!!
像这个拍,我知道他说了两个故事让我取舍,这很棒! 可是,可是,我还是比较喜欢像「洛城机密」、「影子写手」、「阳光小美女」這种精采故事塞得满满满,导演妙手处理故事如烹小鲜,也有隐喻现实世界的剧情片啊!我太肤浅了 李安导演(举手向天呐喊):I’m SORRYYYYYYYYYYYY!
李安说自己是在表达一种对纯真的向往和怀念。
第一个故事也好,第二个故事也好,既然出自小说,那真的也是假的……所以哪怕解读、创造出N个故事,最终也就是回到人性善恶的问题上来呗。真心觉得那些对隐喻的深度解读没什么意思,故事讲得好,隐喻埋得自然,是成功展现这个简单问题的必要条件。至于究竟相信什么,实在不怎么重要。善与恶只是两种并存可能性,我甚至觉得没有必要作出选择去相信其中任何一种,两者可能都是偏颇。至于李安讲的故事,我多少觉得第二个故事没讲好,不是因为笔墨太少,可能也不是因为前一个故事太美,而是讲得有点生硬,活生生地营造出了心灵鸡汤的氛围……
补一句:你的题眼也一如既往的精彩!;-)
怪不得国内票房大好呢,大部分人都喜欢第一个故事,哈。
安叔叔的艺术性,就在于他的残酷性。
数当今世界影坛,心比他狠,能力又相若的,是木有。
这种狠,造就一种属于他的作品的个性美。
他的作品,最精髓处,不在于镜头/剧本结构…等等,那些当然也很成熟了。
视觉听觉时空控制,他是百搭百变,木有风格。风格在导演的心里。
这点和家辉哥是比较象。
还有今敏哟,这三人是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