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重重3》可能是比较少见的一部续集——它无疑超越了头二部。
可能有同学要为第二部说好话,虽然风格相同,但第二部与第三部相比,仍然要落后一个马身(马身长九尺,高八尺。熊背龙颈,豹眼银鬃,矫若游龙,翩若惊鸿。)
《谍影重重3》让所有人不能避免谈到的一点是:它实在是他奶奶的太“晃”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谈大片,我就不说太复杂了。我觉得《谍影重重3》最成功的一点,当然不是故事。故事本身不过如此:失忆特工、苦大仇深、欲加之罪、鸟你才怪、该跑得跑、该杀就杀、该撞必撞、该上的上(这一集没上成,叹)、顺藤摸瓜、见到BOSS、悔不当初、欲加之罪、鸟你才怪、该杀……
简单讲,类似的故事大概能举出一百个例子吧(自己去google)。所以从什么角度来表现,用什么语言来组织,就是考验编导的能力之处。
接下来的事情地球人都知道了,我肯定要谈到手持摄影。手持摄影为主导的片子(我说的主导,是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要手持),而且不是老老实实的手持,还不断地玩变焦、长焦pan的手持——它在商业(动作、警匪)类型片里成功的次数非常少(相对温和的迈阿密风云是不是都被骂粗糙)。毕竟同样的内容,没多少人愿意看晃得要吐的镜头,而不选择平稳、舒适的镜头吧。所以这基本上是很冒险的方法。比如《变形金刚》里打斗场面那些晃动不清的近景,不被人骂是不可能的。
这部片子的最大看点,就是一个间谍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如何做出不普通的事情。创作重点是,围绕这个环境的特点,设计出一个起伏跌荡的斗智斗勇过程,然后用手持摄影来实现。《谍3》成功的地方,在于这个过程数量多、质量高,一个接一个,大概有五次对决场景分布到整个影片,绝无冷场,节奏感与现实感极强。这样就在间谍类型片里出了新,而且保持了高娱乐性(出新不难,但又好看又出新,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剧透:比如开始的大厅里,那个记者如何在伯恩的遥控和监管下迈向死亡;比如在丹吉尔,他如何让自己要寻找的对象死于爆炸——伯恩真晦气……而第二集里的手持,我觉得精彩程度有限,就是因为场面设计花样少了、对决场景强度不够,娱乐性不强啊。
手持摄影与成功的剪辑还是帮了导演不少忙。它让观众没有时间去追究场景设计和演员表演的问题,它让观众没有心情细想剧情逻辑和因果关系。能有时间把当下发生的事情看清楚,观众已经感谢上帝了,哪里还有精力去干其它的。
剪辑与声音处理,是这部电影的重中之重。一组关键动作的完成是由四、五个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时间在两秒以内的镜头组成,光靠视觉信息是不够的,所以音效与音响的指示作用非常明显。而配乐与剪辑点的配合也相当成功,所以整个出来的效果,是干净利落,步步紧逼的。《越狱》的配乐方式与伯恩相似,大家都是节拍比较快,镜头情绪一组组推进的典型。
如果你眼睛睁得够大,就能在这些动作之间找到“行动的原因”、“行动的目的”以及“行动的效果”,这样就能获得进一步的享受——也就是跟着间谍的思路随机而动,从而强烈享受到入戏的快感,达至高潮。这一G点,想必就是FANS们好评如潮的原因了。
所有的长焦、晃动、zoom and pan,都塑造出了属于伯恩特质的不稳定、危机四伏的世界。在静止的对话场面,仍然是长焦,然后前景是虚化的人物,后景是焦点下的面孔。导演让我们盯着说话的人。除了统一影像风格外,这也是集中观众注意力的好办法,和影片的城市大全景镜头一样,是让人整理脑中混乱信息的时刻。导演也知道,老是这样的乱晃风格,是会让人忍受不了的。
今年很巧,有两部这样的类型电影都是手持,而且评价还不错。一个是《跟踪》,一个是《谍3》。我相信这种手法在这部电影的成功是特例,这不会代表这种方式会大面积地运用到商业片中。我不相信现在的普通观众已经前卫到人手一粒晕车药去电影院的程度。国内跟我一样看网络下载谍3的同学,请11月去完电影院我们再讨论这个晕车药问题。
当然,这些个例的成功,还是给我不少启示,就是一些极端的东西,也完全是有可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观众的接受潜力其实还是挺强,而且是可以培养的。培养的例子也存在电视剧界,《24》与《越狱》(尤其第二季)都比较克制地保留了大概一半的手持镜头。大家都忍了。
可以预想,因为这部电影的成功而导致明年好莱坞出现一批这种风格的片子,倒时候你还忍不忍呢?
你看了枪版?那就更加晃了:)
dvdscr 效果还凑合 跟六区国产片差不多 就是有水印两条
俺从不看枪版滴
G点是什么点?
流氓
呀我真不明白 真冤枉
这系列的第二部里就让俺看得脑袋爆裂了,第三部看预告大概就知道是什么样了,长焦+晃+ZOOM&PAN。碟三在拍法上介于传统的拍摄方式与这种方式的结合,还没叠影做得这么极,倒是JJ的《迷失》让人感觉有些破传统好莱坞的东西,到谍3里也有很多用到
不知道云中看了宁浩的《奇迹世界》没,里面也有很多类似的东东,可以搞搞的
这片剪的太快了,我眼睛都快跟不上了,不过剪的真好,节奏有种punk的感觉~!快喘不上来气了~!
《奇迹世界》宁浩开始学SABU了,各种形式的奔跑,跑中在搞搞料,现在也基本上可以知道他的赛车是从哪里来的了~!
《奇迹世界》情结像港片,手法不如石头,做为广告片来说已经不错了
我在想,如果把《搞笑漫画日和》的节奏,语速和剪辑速度拍成真人电影,会是怎样一种效果。
《搞笑漫画日和》相当有意思,我也想过搞成真人电影。其实成本不会大。
全部是对话的电影,要拍成这样有性格的俺就挺赞成。
对啊,这个成本不大,找几个同事就可以搞~
其实就是拼语速和剪辑的强度。
关键是要有KUSO精神,搞出个好本子来哈~
不过,这个形式比较适合动画,因为它夸张,真人版演出来,很容易不伦不类,变成垃圾情景剧。
恩,汉语不太适合,而且表情不好做=_=。。。。。
就是想知道这种剪辑强度做到电影里会是什么效果。。。
观众会看的很累是肯定的。。。
日,谍影重重3 长焦+晃+ZOOM&PAN+分呀吗分镜头
看的我头晕。。。
这种”晕”片都能成为票房大片
这世道是有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