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1、好欢乐,好好笑,好看。
2、看完也就看完了。
3、这片就像姜文本人一样,浑不吝,反正上来先把你震晕了,然后一个劲儿的晃悠你,要不你就醉,要不就反胃。
4、就是一商业片啊,不要期待什么别的。把观众侍候得挺好,齐活。
5、葛优贡献了一次“大饼脸级别”的演出,太出彩了。
6、好坏丑,三角人物关系,在国内已经算一流了,但提升空间还很大。比如姜文这个土匪角色设计不好,别人都出丑出怪,就他一人道德完美,睡个女人都这么讲究。恶霸中规中矩,但骗子死得太早,导致最后剧力不够立体。
7、这本子的搞笑台词,可以顶一整台春节晚会。台词写得太High了,合理性也就他妈的一边去。
8、镜头语言看着花哨,但还蛮单调的,一说话就给特写,然后就快切动作。全靠表演、对白和吃豆子般的节奏扯住观众。可惜特写太多、剪辑太快,有点失控。停下来那段就挺舒服啊,就是俩人说心里话那块儿,可惜就停了这么一次。最后段落又停得太长了,这种风格的片儿应该戛然而止。
9、片中的政治隐喻不太喜欢,整个一椅子毛再生,发动群众,枪杆子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
10、如果非要支持中国商业电影,那今年除了《让子弹飞》还能选哪部?要求不要太高,该珍惜得珍惜。
了然!
握手…关于政治隐喻解读完全一致…
这片子是经得起合理期待的。
你如果期待《鬼子来了》那种级别的作品,肯定是不合理的期待。
就算期待另一部《太阳》,也不合理。
这揍是个娱乐类型片吧。
说多牛也谈不上,但好笑程度近年少有。
姜文不能没有顾长卫啊…
我大概就是期待另一部太阳了,所以觉得不怎么喜欢
姜文就是要说明无论是“梦回”式的太阳,还是“段子”型的子弹,他都能耍的开。雅俗共赏。
但是对姜文最有期待的群体当然希望“太阳天天向上”,可人家也要有口饭吃,才能奏国歌升太阳呢。
希望新一代有消费实力的观众能早日大批成型,姜文才不至于有“生不逢时”的作品遗憾呐。
补充:上面提的“消费实力”是指对姜文作品有所鉴赏吸收并且能成为票房支持的群体实力。
拍阳光鬼子时顾长卫对姜文有很多”特殊”的帮助,曾经剧组工作人员这样说过
这个段子电影还是比冯小刚的要高级,跟整体风格、人物塑造还是结合挺紧的。
一个外插花,一个是肉里噱,包袱效果当然不一样。
姜文是靠情节与节奏推出的包袱。
影院里出现了“沸腾”的效果,我当年看石头和赛车都没这个效果牛逼。
我觉得葛优走了以后,后面戏的控制有些仓促。
不光是仓促,而是戏味没了,变成正邪对抗、大场面加群众运动……一搞隐喻就觉得人物间的神采没了
所以当时我就想,如果宁浩《无人区》跟他打擂,笑果又几何?
无人区的娱乐性肯定大不如子弹吧。大量的“段子”最适合国内观众了。
那我们一起期待《无人区》吧。我觉得宁浩若顺着疯狂系列来调味大众,应该差不离。
当然,我对《无人区》以及任何新片,总是保持“零信息量” (片名和工作人员表除外)接触,不比较,只作假设性期待。
我也觉得姜文这个人物设计不好,也感觉姜文的表演和周润发、葛优比起来,不太能转弯。
但是真的很好看很开心,先让观众喜欢,再慢慢培养观众群。
姜文整个表演太硬了。当然他的原始设计就是硬吧。多点层次可能更有趣些。虽然他是加了点“牧之”(还润之呢)的软的东西,但没太表演出来。
依然的迷恋自我,当然了才华出众是首肯的,但姜大爷急于把自己和自己的才华都抖给观众看
巴顿,黑泽明都出来了,后面那部分处理总怀疑观众能否接受
作为个商业片,好多的赘余和节奏混乱
前面嘣嘣嘣后面咚咚咚最后脑袋都嗡嗡的
姜大爷要拿个奖得再过几年
当然了,很欢乐很好笑
那个旗子前的演讲是有点《巴顿》将军
黑泽明呢,有点哪意思,但其实内涵跟《七武士》完全不搭
姜文的老毛情结太重,跟“群众”打不到一块,都是利用群众。我觉得这片是不把“群众”当人的,只当道具来用。这让我觉得不太爽。毕竟这应该是个集体狂欢的片子。《鬼子来了》里的群众形像就鲜活无比。
用心棒
嗯,姜文對群眾的觀點狂妄得很,完全是為了烘托土匪,倒成了諷刺人民,太霸道了
看的時候就想起了1900,最後群眾的歡悅,視角那麼冷靜,那麼客觀,所以還是別扯思想的好
感觉《鬼子来了》的基调也是一样,都有点对群众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连跟日本人都可以来感恩教育,打土豪就更发动不起来了。一个官、一个匪、一个黑社会的三角关系,设计得就有戏,不搞立场问题更好。
而且更多的像一出戏,不是那么电影
看的四川话版,可能气场上和普通话版有所不同。
对于片子最后的“政治隐喻”我的解读不同,我看的时候感到的就是群众压根不可信,根本就墙头草,人家只帮助赢的,这和一般正统电影对群众的定位不同。
另外,最后打垮了那个黄四以后,张麻子并没有留在那里,也没有群众拥戴,载歌载舞,反倒是“这把椅子归我了”,我觉得这个处理,张麻子有一种独孤英雄的感觉,尤其是他的兄弟都离开了他,还坐着火车,唱着那似曾耳熟的歌,张麻子自己则是独自在夕阳中骑着马。
所以我对这个隐喻到没有那么反感,我觉得它倒不是毛再生,而是姜文孤独的英雄主义,有点滋味复杂。他的确很自恋,但是也有点可怜。
是手段一样,但结局不同,如果结局都选择一样,那姜文也没那么大胆吧……
还是那话,这片子不把群众当“人”,只当道具和工具的处理方式是我不喜欢的,太“领导人”式了,太“把玩”了。所有的群众反应都是整齐划一,没有任何个性。所以展现出的“群众压根不可信,墙头草”这种意味也是俯视的。
姜文这个角色设计不太好的地方就是,他嘴巴上说着关心人民,其实人民只是他一个说法。在这个片子里他的气质太离群了,是领导人。
我同意匿名所说的孤独英雄情结。觉得姜文的这种情节归于老毛情结过于主观。’群众压根不可信,墙头草。’他和周在电影中最后的对话其实说得很明白,他的所做作为就是为了这个世界上没有黄三郎。
其实在好莱坞的蝙蝠侠系列中里也有类似的黑色表达,如果说他们也有老毛情结,就太过了。如果姜文真有老毛情结,就不会有太阳那样的片子。
贴个老罗的影评:
1.居然重复使用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邪门儿,久石让太贵了,所以买一次要用两回才够本吗?
2.和每一次一样,姜文的问题不是没有才华,也不是没有力道,而是用力过猛,该做到百分之百的,他总是做到百分之一百二(这一次很多场戏是百分之二百五);
3.葛优真是神人,即使跟最夸张的编剧导演合作,他的戏也不会过;
4.姜文老婆越来越好看了;
5.结尾那段戏其实很“反动”,完全是政治寓言,不知道为什么通过审查了,很好;
6.前面的特技还好,后面就很烂,越看越像拍着拍着没钱了,一亿多都花在三个演员身上了吧?
7.台词“站着也能挣钱”像是姜文的心声,他也确实很牛逼,就算有一天突然想挣钱了,也不用像陈和张那样跪着挣钱;
8.挑了很多毛病,其实还是很好看的,票房肯定巨好,推荐;
9.拍商业片,姜文还是不如宁浩(其实宁浩成名前拍文艺片也很牛),至少我觉得。希望姜文这次发大财,下次还拍更有追求的电影。
拍商业片姜文可比宁浩起点高多了,至少是真有个性。宁浩好在聪明,不用他的文艺片也没什么牛的。
说句外行的话,《太阳》也就是黄秋生那段是真的好,而顾长卫呢,他自个儿的片子也没多好呢,能给姜文多少“特殊”指导,可能我不懂所以想象不出来吧。。。。
有的导演可能自己操作时不如给别人出谋划策,当然那个说法也是无根据的,当玩笑看就好
我也这么想象的,就或许他能当个师爷或者副手。。。
可能就像伍迪艾伦和戈登威利斯这种吧
前几天又看了两眼太阳,觉得没那么经看了,罗嗦,周韵也不行。
就冲《子弹》那种混不吝的气概,和国内片少有的敢于癫狂的勇气,以及疯魔得靠谱的能力,我也觉得《子弹》挺不错的。国内其他片子就算癫狂,也是假癫狂;疯魔,是装疯魔。能做到极致又好看的,也不是那么容易。
但到最后撒银子发枪杆子那里,是有点闷啦。。。可以短平快一点,那样“杠杠”的土匪气概就可以贯穿全片了。。。小姜吧,是挺man的,但也可能如上面兄弟所言,自恋方面也是不轻;可能因为这样,结尾也就整得不够利索。
说个题外话,就觉得的周韵看上去和小姜很搭。或者说小姜捡到宝了。一个自恋的大男人,有这么一个大气自然的美女姐姐包容照顾娇惯着,估计下半生也就有了依靠了吧,哈。。。当然,包容一个有才气的自恋男人,想来周韵姐姐也甘之如饴吧。。。所以觉得,这夫妻俩超搭调的。。。
报~~~~
姓名:姜文
生日:1月5日
星座:摩羯座
血型:B型
姓名:周韵
生日:12月17日
星座:摩羯座
血型:O型
到底懂不懂星座的啊?12月17日是摩羯座才怪咧。。。
射手座
觉地”好”和”怪”都挺好,这样的范围内让姜文那个角色更丰满可能会顾此失彼吧,简单的甚至有些卡通的人物对观众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姜文也特地希望给观众证明他是一个有内涵的大俗人^^
倒是周润发的角色觉得处理的挺失控,趣味是够了,可那股子坏劲儿弱了,那场张默切腹的戏就是要传递黄四人的恶,但过程有些荒诞\戏味又重了,加之陈坤的表演分量不够,卑鄙到极致的坏没传递出来,正邪对抗的张力就弱了,观众没有一个明确同情或憎恨的对象,你说黄欺压人民强奸妇女把,又不是他干的,过程看的还挺热闹,观众的兴趣点都集中在这上面了,好看是好看了,可余味就少了
姜文始终放弃不了自己的那份情怀,所以作为商业片来说,好玩是好玩了,但商业片那种需要让观众爱憎分明的情感诉求就淡化了,姜文注定是要把自己的理解放到人物身上再加注于观众那里,很多好玩的东西应该也是现场对戏的时候临时出来的,片场是够嗨的,有些地方拖节奏的也就放那儿了
坏人还差了一点点劲,没想好是差哪,应该不是表演问题,可能是这个人物的设定上是没“前史”的,而好和怪都有前史,所以只是无来由的坏。不过他有替身的设计不错。
姜文这个“好”,太高大全了点儿,我觉得,平面点卡通点没关系,但跟那俩比,角色魅力不够,全靠他个人魅力。
这本子里的废角色、废段落不少,有纯为讲段子而讲段子的地方。娱乐性是超强,遮掩了不少缺点。但剧本还谈不上多么牛逼。
牛逼的不是剧本,就是那一股子气势。。。所以说余味不足嘛,不过属于会翻看类型就是了。。。就等于子华的栋笃笑啊,隔久了翻出来一看,还是笑弯腰。。。
不知道为啥,觉得发哥那个角色好闷哦,对我来说,这部片有没有他都无所谓,换个人来演可能更有看头。。。
换谁呢,大家有没什么人选呀~~?
葛优
葛优说了,他更适合黄四郎,但是发哥来不了师爷。
力挺梁家辉
对对对,辉哥好~!!
辉哥如果来了,全片的黑色喜感会翻番。
如果葛大爷来黄四郎,辉哥来师爷呢?另有雅趣。
嗯嗯,唐人街说得灭错~!
群众这个词,让我想起乌合之众,姜文是在讽刺集体么呵呵?那谁说的~人民算个屁,谁也别装逼
贴一个欢乐的老帖子,供大家娱乐
不过,80年代真正让投资者血本无归,一举消灭几个国有公司的电影却是《大太监李莲英》,姜文、刘晓庆主演,姜文亲自编剧,导演,印在影片上的是田壮壮。
这部电影投资一千多万,是唯一一部敢在故宫实地拍摄的电影,里面的道具,大多数是故宫文物,胆大可谓包天,也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
最终连投资零头都没有收回,要知道80年代末,1000多万购买力相当现在几个亿!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16 18:54:28
7楼 .
不过田爷身边人却坚决否认应该为这部电影的失败负责。说田爷是去救急的,原来的导演被姜文赶走了,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姜文、刘晓庆的电影。
红高粱让姜文出名了,第一次入围金鸡最佳男演员。和刘晓庆俨然中国的男一女一号,于是这两位提出北影要学好莱坞,搞“明星中心制”(这个可笑的概念据说是北影一辈子只拍了点纪录片的教授周CJ研究出来的),电影要围绕他们来拍。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16 22:14:51
18楼 .
呵呵,谢以上顶贴的ID,大家也请补充。
《大太监李莲英》是姜文亲自写的剧本(以我对这位老兄的了解,就是他写个大纲,别人补齐),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可能和刘晓庆演了李大导的火烧圆明园等古装戏有关。开机时,姜刘二人曾豪迈地对媒体说过类似敢为天下先之类的话,事实确是如此,国内拍古装历史大片,始于姜文刘晓庆,当然姜文大骂古装历史片是注水猪肉纭纭时,肯定忘了这段历史。
不难理解随后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如此牛逼的姜文在经费方面还是存在问题,据文X回忆,前期大部分经费是怎样忽悠港台人士来的。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16 23:03:12
21楼 .
《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什么会花掉2000万以上人民币,以至大陆票房不错仍然巨额亏损。绝不是姜文注重质量纭纾而是和姜文低效率的拍摄方式和演出方式有关。无论是当演员还是当导演,姜文都不喜欢用分镜头分场景方式拍摄,而是喜欢按照剧本给出的故事发展演下去,称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感觉。
所谓分镜头拍摄是电影工业的常规工作模式,导演根据角本分成若干个镜头,同场景的镜头一般会集中在一起拍摄,由于时间或故事的演变是不连续的,每个镜头需要演员的表演服装都是不一样的,导演或演员必须准确获得相对于那个镜头的表演。
而根据剧本时间顺序拍摄,显然工作量要加大很多,意味着一个场景不是一次拍完,要来回折腾,花费的时间金钱人工可想而知。
除了姜文,中国还有一位和姜文一样牛逼的导演也是不喜欢分镜头拍摄的,就是陈凯歌。孩子王和边走边唱失败后,据说凯子总结出是分镜头拍摄的问题,镜头衔接不流畅,演员表演也把握不好,所以他拍摄《霸王别姬》时,就坚持要按剧本一步步来。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16 23:20:57
22楼 .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部观赏性不错的商业文艺片,但是对文革背景的利用却是败笔,准确说,根本没有揭示那个残酷时代的特点。仅仅是一个小群体的青春回忆,丝毫不能感动我和张艺谋这样“黑五类”子女。一部电影,没有典型的艺术提炼,不能引起不同人群的共鸣思考,不能认为是成功的艺术创造。94年威尼斯电影节,得金狮大奖的有两部,并列银狮有三部,还有评委会特别奖,如此多大奖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没有捞到一个,仅分得一个最佳男演员。评委们的看法不证自明。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16 23:57:13
23楼 .
作为商业文艺片,阳光也是有一些优点,比如总体比较流畅,国内很多科班出来的导演,电影就是做不到起码的流畅。阳光里面也有一些地方有点“涩”,手法不够老练。但是作为处女作,算及格了,但是考虑到巨大的投入,投资方恐怕不会这样想。
另外国内一些年轻导演包括陈凯歌,都不太善于营造影片的起伏。学过戏剧演过话剧的姜文,营造故事的起伏高潮时尚算得当,不过远没有达到可以赞扬的地步,只能说达到普通商业导演的平均水平,离张艺谋,起码还差2个量级。还有就是阳光的摄影值得称道,有些细节的处理相当利落,这应该是顾长卫的贡献。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17 0:16:37
24楼 .
为了回本,阳光曾经寄望在欧美获得上映,甚至YY出阳光被时代周刊评为95年十大电影之首的新闻,可是稍有常识就知道,每年时代2个编辑评的十大榜,必须是在美国正式上映的影片。至于个别时代前编辑礼貌性的介绍赞扬,和正式评比不是一回事。
阳光之后,投资人血本无归的另一部电影就是姜文主演周晓文导演的《秦颂》了,实际投资超过4000万,是真正的有大场面的古装历史大片。主要投资人是香港人陈先生,他看到秦颂剧本后,大为赞赏,被周姜等人忽悠,以为发大财出大名的机会到了。于是把自己在半山的豪宅抵押,投资在秦颂上面。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17 0:27:57
25楼 .
秦颂的票房只有几百万,集中了姜文葛优许晴的大制作,怎么这么惨,你下载看看就明白了。没有起伏,台词文白不分,故事线条不清晰不利落。还有就是看见葛优就想笑,看见姜文扮演的愚钝的秦始皇就腻。
葛优演的是伟大的音乐家高漸离,可是活着、代号美洲豹、编辑部的故事已经给葛优定型了。Y一出来观众就严肃不起来,整个就显得假。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17 0:51:30
27楼 .
张伟平说《秦颂》开机时他也去了,陈先生坐着奔驰带着随从气派而来。等有话好好说深圳上映时,陈先生是打夏利出租过来的。
姜文的《李莲英》坑了国内的投资者,《阳光灿烂的日子》坑了港台同胞,在文隽等狐朋狗友参谋下,打起了鬼子的主意,当然姜文自己也是鬼子了,还是和烧圆明园的鬼子一家的。
文隽最近帮姜文努力宣传,大吹法螺。顶着香港金像奖前主席的头衔,不知情的公众还以为这厮是啥“上流人士”。
文隽原名王WJ,在人艺办的演员培训班83年毕业后,晃荡一段时间后。托关系跑到了香港,在片场打杂鬼混。
80年代三级片市场繁荣,有些碗不愿自己肉搏,于是文隽就成了三级替身演员,有时也能露个小脸什么的。好像80年代末,这厮还演过低成本A片,前段有人贴出香港地下A片截图,里面那强暴女主角的男人就貌似这位老兄,大家可以找出来比对一下。
当然英雄不问出处,随着大陆香港演艺界交往日趋紧密,熟悉两边情况的文隽开始发挥作用了。金像奖评选也有内地人士参加,文开始打杂,由于报酬低,圈内人没有愿化时间的,文就成了负责人,名片上也印上了“主席”头衔。现在虽然被赶下台,竟然也成了资本。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20 19:52:33
113楼 .
说来有趣,作为电影演员,姜文竟然一辈子没有获得个任何国际性的肯定,就是国内的金鸡奖,姜文除了靠红高粱入围一次,也是白板。如果不是靠戏份很少的《宋家王朝》里面的宋查理得了个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姜文的电影演员生涯竟然是获奖荒漠。而那年的金像奖,国际统计机构是不认可的,姜文的获奖,IMDB里面注明是“香港电影双周刊最佳男配角奖”。这家刊物的编辑,也经常在天涯逛,曾经不告而取我的帖子,允诺给我寄的杂志也没有寄来,顺便鄙视下。
不过姜文演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得了金鹰最佳男主角,我说姜文本质上是个电视剧演员,他夸张和“本色”的演出,更适合电视肥皂剧,有依据的。
拍北京人时,北美的华人媒体去采访了下,电视剧完成后,美国媒体也介绍了下。姜文顿时狂妄的找不了白,国内媒体也跟着猛吹,什么姜文威震美利坚,横扫好莱坞之类的标题比比皆是。一直到北美留学生实在看不下去,写信质疑:这姜文在美国既无作品,又无产业,那里来横扫,又威震谁了?除了大陆部分留学生,港台华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鬼子来了”之所以能忽悠日本鬼子先投钱,除了姜文能侃能吹能忽悠,和原作的视点也有关系,不同于其它描述鬼子的模式,原作比较平和地揭示了抗战中的敌我双方,对鬼子的刻画没有脸谱化简单化。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21 12:29:33
130楼 .
8 太陽照常升起 3 萬 5 1 3 萬
———————-
香港昨天上映“太阳”,票房三万。
其它地方太阳不会有什么票房,就是香港,等给龙太子捧场的完了,票房也差不多了。
—————————–
你看《阳》,成年的马小军的戏其实是多余的。
————————–
不错,不过不太同意姜文的问题是自恋,自恋并不必然导致狂妄。姜文随时随地的攻击性,对同行对恩师肆意散发的恶毒,说明他的人品人格有很大的问题。
“鬼子来了”之所以能忽悠日本鬼子先投钱,除了姜文能侃能吹能忽悠,和原作的视点也有关系,不同于其它描述鬼子的模式,原作比较平和地揭示了抗战中的敌我双方,对鬼子的刻画没有脸谱化简单化。
这绝对不是姜文想在《鬼子来了》表达什么思想,从另一个角度反思抗战中人性。我不加证明指出,姜文的思想水准,从他多年言行看,就是一北京的哥水平。鬼子来了的主体前后是混乱的,这种混乱完全是无心造成的,前面部分是鬼子出钱,所以按小说原著表达了抗战另一面:传统把GCD美化的做法抛弃了,把鬼子简单化恶魔化的描述也放弃了。但是后来知道通不过,又回到传统立场上,顺便抹黑了一把GMD.
鬼子来了当时被禁不奇怪,虽然现在正版DVD早就可以卖了,但是如果把亏损责任仅仅推给被禁上,就忽略了本质。这样的商业文艺片可以得到部分愤青的吹捧,在票房上却不会有什么作为。《鬼子来了》在嘎纳获评委会奖后,在日本、美国上映票房也相当悲惨,美国仅一万多美金,媒体影评评分仅6.8分,及格而已。虽然在日美上映都拿被中国政府禁当卖点。
鬼子来了传投资方共投入500万美元,日本、HY等国内公司都有投资。但至少有300万以上美元是肯定的,有业内人士透露说至少亏了300多万美元。
前面有人不同意我对姜文的判断:三流商业文艺片导演。我认为,判断一位导演的水准,可以横向模糊比较。
喜欢姜文电影的人,北京的大院孩子、中戏和姜文有交情的师生肯定不会客观。普通喜欢姜文的影迷,大都喜欢徐克、刘伟强、张之亮的作品。事实也是姜文和他们的水准确实接近,只是作品的影响力姜文还远不能和徐克刘伟强比。
大陆没有商业导演群体,以香港为例,吴宇森和陈可辛可谓一流,杜琪峰和周星驰一流半,刘伟强、徐克算二流,张之亮、于仁泰、唐季礼算三流,以作品来看,姜文也就这个档次。
在文艺片里面,姜文也只能算三流,《阳光》《鬼子》本身的情感表达艺术手法都很矫情,思想性更可以说幼稚,如果说《鬼子》里的混乱还可以解读为丰富,《阳光》里面的趣味由于结尾导演的自恋而显得恶俗。
国内影评由于太多的利益关联而难以参照,参照欧美严肃影评对姜文三部电影的平均评价,也可以给出姜文电影艺术水准的一点参照:《阳光》媒体平均2.78分(4分满分)合十分制6.9分,《鬼子》平均6.8分,《太阳》平均2.55分(合6.36分)。
三部电影,不同的专业影评人平均都给出6分多的评分,还是应该说明一些问题。对比张艺谋的平均7.78分,李安的7.30分,杜琪峰最近几部片的平均7分。统计来讲,姜文的艺术水准就是第三档次。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26 21:48:58
209楼 .
进入21世纪,拍电影基本就是拿钱打水漂。大部分都是亏。亏损严重的电影《鬼子来了》之后,就是姜文主演何平导演的《天地英雄》。
卧虎藏龙票房成功之后,国内几乎所有的媒体记者都说张艺谋的《英雄》是跟风之作,张艺谋虽然在英雄北美上映大获成功后感谢了李安,认为李安的卧虎藏龙给文艺武侠片开了道。但是之前也曾经说过,想拍武侠文艺片的念头由来已久,99年就想拍英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延后。然而媒体的却完全不理会张艺谋的说明。
南方某报曾经译载了张艺谋在《时代》上面纪念黑泽明诞辰100周年的文章,可是只有上,去年我在时代网站上把这篇文章搜出来,才发现,文章后面张艺谋谈到自己在筹拍的一部武侠片,准备采用黑泽明《罗生门》里面用过的三段式表现手法,那是99年发表的文章。
哥伦比亚(索尼)公司发行卧虎藏龙大获成功后,对华语电影来了兴趣,在香港搞了2层楼当办公室,招兵买马,签下了拍过武侠片《双旗镇刀客》的导演何平,准备大干一常
英雄的秦始皇本来找姜文,可是他跟何平拍起了《天地英雄》,这部电影的主导方其实是国内的华谊公司,号称投资2000万美元,华谊和哥伦比亚公司一家一半。明星包括赵薇、中井贵一等,周韵也在里面演个小和尚。
天地英雄的宣传可谓震天动地,什么比英雄好一百倍,新浪调查支持申奥的比英雄多出几倍。5城市点映赞美如潮。日本拿下1000多万票房纭纾
结果上映后,虽然第一周末就说达到3000多万,下线时8000万,但是可信的数据,包括主创何平赵薇现在都承认仅3800万的全国票房。在香港《天地英雄》票房仅13万港币。
《天地英雄》全球票房最后是600万美元,以宣布的投资计,亏损1400万美元。应该是当时中国电影之冠了。
哥伦比亚公司看到电影后,一片哀嚎,宣布解除何平的职务。随后也根本没有发行这部电影的打算,04年英雄在美上映大获成功后,哥伦比亚-索尼公司赶紧拿出来在美上映,最后票房仅区区8万美元。
不过后来何平多次暗示这部电影根本没有化那么多,比刺秦还要略低些,以7000万计,《天地英雄》大概亏5000万人民币。
华谊公司却自得称自己没有亏,那就是哥伦比亚公司当了冤大头。
根据华谊一贯做法,我猜这部电影是这样运作的:
找到美方,说本公司实力强大,方方面面有人,你们外资公司两眼一抹黑,花了钱还办不成事。咱一家出一千万,给你们打五折,你们只需出500万美元。海外票房2000万以内统统给你们。那英雄海外票房1.5亿美元,姜文赵薇都是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何平就是比张艺谋差,拿个5000万零头还是有把握的。
《天地》上映三天华谊就大量卖DVD.估计有几百万进账。加上票房,约有1800万进账,既然没有亏,华谊的实际投入肯定在此之下。哥伦比亚公司被华谊坑了一把。香港2层楼的办事处也撤了,换成内地的2间办公室。
没多久华谊又耍了哥伦比亚一把,这次是陆川的可可西里。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26 23:49:29
211楼 .
《天地英雄》全球票房最后是600万美元,以宣布的投资计,亏损1400万美元。应该是当时中国电影之冠了。
———————————-
这里计算有误,票房600万美元,制片方大约能拿3分之一,DVD收入只有大陆很少一点。应该亏1700万美元以上。当然实际投资只有6000–7000万人民币。
【楼主】:雅_哥 时间:2007-9-27 0:50:19
212楼 .
演完《天地英雄》后,中井贵一回日本写了本书,详尽描写了拍片过程种种。对导演毫无计划,低效率的拍摄怨艾不断,就是以毫不掩饰的厌恶口吻谈到姜文,暗示是姜文的傲慢自恋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开支。
还有凯子哥壮壮哥等一干国内导演的内幕消息
三步走和大步走扯到蛋 也是隐喻毛吗?太可爱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