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讲的是一个人如何面对内心的黑暗面——而故事的情境是:当这个人精神上是神父、而肉体上是“吸血鬼”的时候,他如何处理?灵与肉的挣扎,整部电影剧作的最核心推动力量就是这个。与金玉彬的欲/爱关系,是从这一点发散出去的——也就是“吸血鬼”的动物性。包括故事由此展开的“欺骗”、“谋杀”等等更阴暗的层面。整部电影都在讲述这种与“黑暗面”的纠结与斗争。同时,这个斗争并不仅仅是宋康昊一个人的,也包括他的那位导师,包括金玉彬,还包括那个虐待金玉彬的家庭。这里每一个人物的“黑暗面”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侧重。
整部《蝙蝠》的剧作线都贯穿着“矛盾”,人物行为的表面与内在发展的冲突。当神父为了拯救世人,把自己献身于生物实验时,他反而陷入了最黑暗的境地;当他变成吸血鬼的时候,反而是他当神父最成功的时候(神迹的出现);而当他与童年朋友重逢的时候,也是他背叛朋友的开始。他与金玉彬的偷情也始终是隐藏在一次次的家庭聚会之下,在朋友与母亲对他的信任之下。同时他内心的神父信仰又与他的吸血鬼本能进行着冲突。所有的情节都在表面的展示下暗流汹涌。宋康昊这个吸血鬼造成冷幽默的原因,也展现着他内心的矛盾性——每次他费劲地躺在地板上吸血都会引起观众的笑声。
影片开始还只是相对简单的“内心矛盾”:光明与黑暗的平衡,黑暗越来越多的侵蚀着神父的内心。从一开始的白天场景到后来几乎全部夜景,他的生活也变得只有黑夜,没有白天——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吸血鬼。然而一开始,“黑暗”不是只有黑暗,夜中的爱情是神父信仰迷失后的最大信仰。而在屋顶的跳跃,也像是变成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的释放。对于处于恶劣家庭环境下的金玉彬来说,这就是黑夜中的自由,镜头伴随着她的惊叫与惊笑飞翔,这时的黑暗是甜蜜的。
黑暗有时候是美好的,但这份美好也会引向一条更黑暗的路。在金玉彬的家,日式房屋结构、韩式家居、中草药、伏特加、圣母像,混搭的风格营造出极不舒适的环境。死气沉沉的老歌、一群无聊而琐碎的客人,多病的丈夫与可怕的婆婆,一切都在诱发着犯罪的气息。神父在二人欢爱时采取的姿态,也可看成是他被肉身里吸血鬼的“本能性”所控制,不能自拔,所谓越快乐越堕落。为了得到更大的自由,金玉彬的黑暗面被诱发了,她用身体与欲望唤醒了神父的恶面,引诱他杀死了丈夫,而真相的暴露也让神父彻底堕入黑暗。这时候罪恶感终于攫住了二人,谋杀改变了一切。在这个段落,朴赞郁展现了他残酷的幽默感,已死去的尸体与二人展开了纠缠,当然这个创意还得归功于左拉的小说(此小说绝赞!)。面对这个巨大压力,神父开始痛苦的精神交战,而金玉彬持续向黑暗面进发。另一边,杀死导师也代表着他在精神上在信仰上的折磨(决意)。在爱欲与罪恶感的双重驱使下,神父杀死了爱人(亦挽救了爱人,又是一矛盾),同时也让金玉彬彻底走向黑夜——变成吸血鬼。因为无法见到阳光与白天的城市,她反而在原本阴暗、潮湿的屋子里再造了一个光亮的世界,一个幻想的狭窄空间。空间属性暗示着二人不健康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就像左拉在《红杏出墙》里描写的一样,二人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憎恨;他们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又渴望像以前一样。这种焦燥状态到最后两个高潮得到完全释放。
“灭口”段落既紧张、又残忍,对谋杀过程进行了大胆的喜剧化处理,基本上已经走在了“道德的灰色地带”。而这场戏也是对神父转变的关键段落,从无奈地找来医生当成食物,到金玉彬“灭口”的彻底黑暗化,然后面对自己第二次主动杀人,可能是上次的罪恶感反弹,神父第一次拒绝了肉体里吸血鬼的本性。爱情、原罪与救赎间的相互拉扯,是老朴一直的主题。面对这个自己释放出来的恶魔,他拯救世人的信仰终于占了上风,决定料理后事(打消信徒的幻想),并做出了最后的决择。影片最后的“黎明”段落,可以说无论在电影语言还是人物情绪上都是一个最高潮。长达数分钟无对白的二人对峙,巧妙的场面调度,义无反顾的寻死之心,既像悲剧、又像喜剧,也是内心光明与黑暗的最后一次斗争,是“黎明前的黑暗”。最后,就像日出的到来不可避免一样,黑夜终究结束,在意义和影像上依然是“双重”的。神父相信他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不过是在地狱里,而执行这一切的只能是光明。以死亡来迎接新生,以血腥的腐烂、又如童话般的海边日出结束了这一场历时悠久、辛酸难辨的心灵拉锯战,结束了这首黑夜之诗。
速度真快,写得好
非常同意云中在前面文章中说的“老朴那颗变态的心底下是很纯情的”。片尾段落让我想起了电子人的结尾,两个人相偎,旷野,黎明,也都挺纯情的。
还有,云中前面说“老朴客的片子越来越没有’人气‘”,我觉得这个还得看怎么说吧,这个电影虽然讲的是个荒诞的不切实际的吸血鬼故事,但是还是很有人性有爱的。神父在金玉彬身上闻道别的男人气味时他嘴唇抖动,以及他几次流泪,这些都挺顾及观众情感的,最起码比电子人有“人气”点,呵呵。
最喜欢的就是“灭口”段落,音乐用得太牛了。相比较于船上杀人那段,音乐风格有了很大转变,但与故事与人物都结合得很好。
另外,我觉得这片子电影语言上没有三部曲那么狠了,当初看完电子人后我觉得老朴会向与三部曲不一样的风格发展,没想到蝙蝠最后是这个样子,还真与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这篇刚看完那阵就写好了,激动的,现在才发出来而已
“人气”方面,除了环境和人物设定外,还有就是全片的色调,比较冷清疏离
电影语言是后半段比较彪了,更多不是某个镜头如何如何,而是整个段落的设定、推进非常过瘾。
这片的几个特效镜头也都非常好,全部都很有意义,没有为特效而特效的。
金玉彬家那个房子空间设计很牛,两头是个大房间,中间是一个长长的走廊。正是由于这样的设计,“金玉彬复活”段落和“灭口”段落才会如此有力量。神父吸金玉彬血一抬头看到老太太,真的把我给吓住了。
色调故意弄成蓝蓝的,白墙壁在后面部分时,也是硬生生的把白的调成了蓝的。
还有,有没有觉得飞有点假啊?神父在众信徒前飞起一下子把我给逗乐了,大脸宋居然还蜷起一条腿,哈哈。
有几个飞的镜头是有点过飘了,技术层面可以更好,不过还是很喜欢那两段空中飞楼。好有动感。
金玉彬的屋子完全就是美术设计了。另外原来韩国麻将跟中国也差不多。
在很早就看过那个片段,很兴奋,所以看片子的时候老在心里期待这个段落赶紧出现。以后不能这么干了,影响看片子。
“视透”对于欣赏电影的完整性其实也是蛮致命的
所以现在很多电影的比较长或详细些的预告片我都不太敢仔细看。
不只是二楼如此,我觉得老朴利用了很多这种“二”的对立。
先是楼下和楼上,还有走廊这头和那头,包括孝松的病房帘子这头和那头。恰好大部分的矛盾也是在这种“二”的对立的空间中展开的。
“灭口”段落的音乐真是一绝,那配乐出来的时候,全场都惊住了——同时又忍不住笑
《蝙蝠》还是比较集中在讲故事和人物身上,线索比较清晰,应该是《机器人》后老朴客做了些调整。
不过此人的趣味还是过于的小众化……
原来看到网上有人说这个片子剪成两部更合适,由于当时没有看片子所以没细看究竟。我想问该怎么剪啊?难道真的把这片当成纯粹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了?
不过我也认为灵与肉的抗争这点表现得还不够,力量稍稍显弱。在这点上来看,复仇三部曲更强一些。当然也有很多电影比它强。我想可能也是由于力度不够,所以初看起来这就是个爱情片吧?金玉彬在屋子里吃血浆那段,老朴怎么也沦落到转啊转的地步了?大脸宋的表演也有点表面。
若是细扣的话,这片子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地方的,比如有些镜头剪切我觉得就有问题。看的时候,总觉得老朴倒不如以前纯熟了,不知云中有没有这感觉?
要说缺点,就是还不够入骨,同意你说的,在某个方面叙述力量可以更强。
左拉的《红杏出墙》很明显地影响了这部电影的“家庭谋杀”部分,很多细节都是一样的。但那部小说就是专注于描述两个人的内心纠缠,所以非常深入及过瘾。而这部电影则要分神于“吸血鬼”、“灵与肉”的部分,所以重点还不是那么的清晰。可以说是在深度上有欠缺,靠花式上弥补,但这花式也非常过瘾就是了。
镜头剪切这部分我得看第二遍才行。
说到转镜头,其实老男孩里也有哥们儿蚂蚁爬的转镜头。
镜头剪辑我觉得还好,只是黑场用得多了点。哪里剪得不好?
蝙蝠与母亲一样,都是在结尾才出现暖色调。
老男孩里的转镜头和这里的功用不一样。
其实最主要的是在表现矛盾手足无措时,这招用得太多了,而居然老朴在这个情况下也这么用。
刚看了第三遍,老朴风格还是很足的。也不仅仅是后面飙,前半部分也挺飙的。看前面两次时体会得不太深刻
剪切上,大概有一两个地方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剪:
1,他们俩第一次在大街上相遇,神父把鞋子给金玉彬穿。神父看金的肩膀,然后金回头(30‘57’‘左右)。第一个镜头是从金的肩膀摇到金的脑袋,金正要回头;第二个镜头是两人正面,金在回头。第三个镜头转到两人侧面,还是在回头。
我觉得这里两个镜头可以完成,他为什么要三个?影响流畅性。(这里不能与老朴故意为之的那些跳跃剪切相提并论)
2,(CD2 24’24)神父吸金的血,发现母亲躺在地上看着他,神父吓得把金的手扔到地上。在神父侧面大特写之后,镜头慢慢的往后退;第二个镜头是神父近景;第三个镜头是金躺在地上;第四个镜头又接回到第一个镜头,也就是慢慢往后退。
老塔曾经说过,你要是把一个连续运动的镜头,切成两段,然后在中间放入一个别的镜头,那么你永远做不了导演。然后就是他的水管子理论。
但很显然,老朴这干的就是这事。我没有拿老塔的理论来套的意思,只是因为我看到这个段落时,这个镜头的确干扰了我。
个人意见,可能吹毛求疵了点。
1.这个地方我还真没太注意到,看的时候觉得很顺啊,三个镜头从不同机位切换同一动作,也就是强调这一动作的重要性吧——金玉彬爱上牧师的“那一刻”。
2.这个技巧其实是类型片里比较常用的一种吧,大概是要维持镜头的时长——以形成节拍,因为这个小片段有一定的紧张感,所以剪的时候三个镜头一组,短短长,短短长,两个反应镜头加一个后移镜头。说不上好也不算有问题。
你说的这两个地方我都没太多感觉,我就是对后面的一两个隐黑感觉有点点不适
这样解释也说得通,无所谓了,都是小问题。
还是转头那,转头后,金看神父,神父特写那个镜头,开始是右边虚,然后变成左边虚,这个技巧还挺有意思的
又看了一遍,万劫说的那两处有同感啊,其实还有几处其他的地方,切的都很生硬(老周周看了估计要骂的,哈),就感觉老朴这次用的剪辑师很随意很缭草似的,老朴以前的片子绝不是这样的。难道也是刻意为之?另外就是云中说的渐黑,第一遍看时就觉得不像老朴的作风了。
我现在总体的感觉,就是感觉老朴这次有点随意啊,不知道具体咋回事儿,如果说他是拍这片子拍得有点赶工吧,又不乏一些超级强的段落。整体的叙事节奏真是有点怪怪的,不像《老男孩》那样从头到尾拧着股劲儿,又不像《金子》那样做到完全的放松和随心所欲,就感觉蝙蝠这片一会儿紧一会儿慢的,叙述重心有点乱撺的。倒真有点儿像只蝙蝠了。
现在看完这遍还是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金玉彬被宋康昊拆穿以后,突然变脸,对着植物人老妈子哭诉,说他要杀我们娘儿俩,这到底是啥意思?然后又要求宋康昊杀掉她找他丈夫去,她是什么心态?真是不明白。我越来越怀疑自己智商了,难道逼我看第三遍。。。
娘儿们的歇斯底里啊,为摆脱自己的罪恶感,把脏水都往大饼脸身上泼,向老妈子哭诉也就是想摘清自己啊。让大饼杀她这也就是情绪到了崩溃边缘的胡言乱语吧——为了欺骗自己,她可能都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是大饼脸干的。
这片儿挺好懂的为啥你老说不懂呢……
我真是没看出剪辑哪生硬的,我这方面的敏感下降了还是要求降低了……
出高清版再看第三遍
可老妈子是植物人啊,她说再多也听不到啊。原来她是胡言乱语?我以为又是演戏呢。
反正我不懂的地方全是跟金玉彬的跳跃性行为有关的。这姑娘真是让我又爱又恨。真的,在医院里他们刚邂逅的时候,宋康昊说她小时候怎么怎么的,她坐在角落里对着观众做出那么样一个奇怪表情,实在是可爱,让我立马爱上她了。
完了你真的是没看懂,老妈子听得到啊,只是动不了,要不后面那群人问她谁是凶手她怎么一个劲的反应呢。
你这话别让你LP听到
啊,明白了。
我知道老妈子听得到,但我以为宋和金不知道老妈能听到。
我最喜欢老朴的就是他的省略。
比如金在房间自残,神父去救她。第一个镜头是金自残,发出呻吟,第二个镜头是神父在柜子里做出反应,第三个镜头直接就是金的房间,神父在检查金的伤口。酷。老朴很多这种玩法。
我喜欢的是所有暴力、色情、犯罪场面里加入的黑色幽默元素。比如一开始两个人正行好事时的打断……
刚看完
好看也算是好看了,但从头到尾没被打动啊,奇怪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看太懂的原因,前面一多半都觉得叙事很散漫,女主角行为太古怪,莫名其妙的(不过还是觉得女主角好可爱)。可能是我理解方面的问题。
然后从整体上说就总觉得云中分析的这种矛盾在影片里挖掘度不够啊。好象要说的东西都在表面了。不知道是不是剧作方面的原因呢。
抽空得再看一遍。
PS,真不喜欢那种“飞行风格”,太不严肃了,呵呵。不过片子里的几处黑色幽默都相当喜欢,首推康昊兄第一次钻窗户跌在汽车上,真可爱。另外第一次换鞋子的段落好浪漫,设计得很棒。
我太喜欢那段飞行了。哈哈
第一次看的时候也觉得前面有点散,现在想一想,也没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可能是剧情指向性不强,观众不知道故事会向哪个方向走。但回看一下,这部分完成的任务是建立爱情,也就是从两个深受困扰(一个是内在,一个是外在)的人各自走出自己的牢槛,寻找自由。所以我非常喜欢第一次的楼上飞跃,就是体现了这种自由感。当然这种自由很快又发展成罪恶……
总之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多变性”,情境上、人物上、电影语言上、心理上,经常都有变化,信息量大。可能也因为这样,有的地方交待得浅了点,有的地方又多了点(我就觉得床戏长了)。但整体没啥问题。
杀手说的“没被打动”我也能理解,我也没被影片的爱情线感动。只是很欣赏里面的三个浪漫点:穿鞋、跳楼、看日出。其实这段关系最真挚美好的地方也就这三点,其他都在纠结。另外的信仰线,前面也说过不够深入。但我为什么还这么喜欢这部电影(甚至超过母亲),可能是因为它的那种黑暗、复杂、幽默、血腥、浪漫、神秘…等等乱七八糟的独特味道让我欲罢不能。
同意“黑暗、复杂、幽默、血腥、浪漫、神秘…等等乱七八糟的独特味道”,感觉老朴这次玩得太肆意了,但也太随意了一点,叙事节奏方面仿佛是有些乱的,我看的时候都有点找不到叙述重心,像比如“被杀的丈夫反复出现的幻觉”一场,还有“麻将桌上老妈子暗示凶手”一场,单独拎出来看都是不错的甚至很完整出色的段落,但是放在整个影片里,就是觉得太拖沓太过头了一点,把叙事的集中度给打乱了。特别是那个反复出现的丈夫,真让人审“美”疲劳了。另外就是女主角的一些行为,真的是有点古怪的,比如和那个大黑痔男做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没理解得了,所以爱情线总觉得不集中,这个我觉得可能是理解方面的问题,没有找到老朴的意图。
所有这些我觉得都是剧作方面的问题,我感觉老朴在做剧本的时候是比较随性的,或者说根本没把什么一般的戏剧几幕结构、一幕推动下一幕、下一幕高潮要强过上一幕高潮这些规则什么的都当回事。也可以说他是很放得开吧。想怎么来怎么来,他对视听手法的投入要远高于对剧本的要求吧。在这方面奉俊昊是不太一样的,奉的剧本那可都是相当标准的格式啊。
反复出现丈夫这段,我和杀手感觉差不多
女主角我没觉得古怪,好喜欢她啊,不知道老朴上了没有,嘿嘿。和黑痣男做爱这部分,以及前后几个段落,我觉得非常彰显老朴风格。她和黑痣男做,是因为从神父那不爽了嘛。这也解释出金的性格,同时后来神父闻到金身上男人气味神父做出反应,也给神父这个人物丰富了许多。
金玉彬这个角色本身就有“吸血鬼”特质,有强烈的欲望,她是内心主动型,吸血鬼对她是理所当然的归宿,是让她欲望合理发泄。而神父是完全被动型的,被欲望折磨的。
俺觉得,好喜欢这种女性的男人,比如以上两位,内心估计都有点儿“变态”。我是敬谢不敏的。
金玉彬好漂亮啊,那双眼睛贼亮的,一点也不像韩国妞儿。
你也喜欢汤唯吧
说到《蝙蝠》的床戏,我觉得虽然长了点,但是分寸感非常合适
汤唯很一般啊,金玉彬的角色生动多了。够野。
出于私心,觉得床戏明显不够。再火爆一点才好。
不过大饼脸这回够豪放,小DD都露了。
就是因为不火爆,所以我才说导演控制的分寸感很好,没有切很多机位,角度一多就显得太色情。床戏基本都跟着人物状态走的,没有什么过度渲染的东西。
我本来还以为大饼是在床戏过程中露JJ,就没什么意义,但现在这样露JJ就比较有意义了,不露还不行了
看来杀手更是可以扬奉抑朴了,哈哈
云中重口味,这里面的血腥我觉得太多了点,床戏很好看啊,不多不多
和母亲相比,我还是更喜欢这个,因为朴的手法比奉张扬得多,母亲编剧好,但这个学不来,朴的电影语言还是可以学学的。但从情感力度上来说,母亲肯定强于蝙蝠。老朴是不是也只想点到即止?展现一个表面,其他的交给观众。小声的说一句:有不有点像布莱松?
我喜欢的段落很多,穿鞋跳楼看日出都是。穿鞋那段,一个静止镜头,金跑出画外,画面停留几秒,喘息声。下个镜头是一双脚,头发影子飘动。配上那音乐,也是动感十足,妈的,我怎么搞不出来这么牛的东西。黑色幽默上我还很喜欢母亲眼珠子表演那段,很搞啊
我怎么觉得小奉的编剧好学,老朴的风格难学哪,因为我觉得这些镜头更多是个人气质的问题,硬学恐怕学不来。就好比最后一段两人对拼,又悲伤又喜悦又残忍的那种氛围,在他没拍出来之前,我真是想不出这样的段落啊。
可能大银幕上看感染力真的不同,在DVD上看投入感是差了几分。
我说小奉编剧难学,像母亲中儿子是凶手,母亲也是凶手这种设计,你学会了又能怎么样呢?又不能拿来用。而镜头手法,抄就抄吧,只要我拍的是老朴没拍过的就行。不过这些都属于抄,怎么把它不喧宾夺主的用到自己片子中,还是挺难的。
大银幕看片,在dvd上看非常烂的片子,可能在大银幕上看会觉得还不错。
在电影院里还能放大某些感受,比如血腥和幽默的。基本上每个笑点,下面观众都有回应。不过也是我赶的场次好,是首映,去的估计都是朴迷。
这一次的摄影,光打得很好,因为晚上场景多,所以也有些黑色电影的feel
穿鞋那段好赞,我家的电脑显示器光线很暗,我反复看了两三遍都没看清神父那双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知道是突然从黑暗中出来。
金被宋抱着在大楼上跳上跳下那个也好看,银幕上英雄抱着美女飞的场面多了,很少有这种单纯用女主角的主观视角表现的。
就是有的时候飞的动作太操蛋了,有一个镜头金玉彬被宋康昊质问,一个后飞,跳到汽车顶上,嘴里还大声讲着台词,这个对看惯香港武侠片的咱们来说,实在是很有笑果,觉得特滑稽。
大饼脸从信徒头上飞过那段是最滑稽的
不知道为什么,每回看大饼抱着女主角跳楼那段,尤其是音乐刚起的那一刻,心里好鬼爽。
你是一个已近中年又不忘浪漫的人,哈哈
看来这是死穴
三十左右怎么算已近中年?要放外国来说还是孩子呢。
我们都还是天真烂漫的少年。
小奉玩的是一整套拳,套路下来一招一式丝毫不乱,而老朴客是玩散打的,想起什么招就给你招呼什么招。
《蝙蝠》确实是段落强于整体,尤其是最后两大段落,真是精彩。
我还是觉得这个剧作是完整的,只是省略得多了点,铺垫得少了,转折的地方不够圆滑,显得分散。但你要看上第二遍第三遍,就知道老朴客该说的其实都已经说了。那个“大黑痔男做爱”,其实是想表现两个人在负罪感的压迫下,已经不能做爱了,于是女人放纵自己试图摆脱这种罪恶感。
归根到底,还是左拉的原著小说改编带出来的问题,如何把这个小说最精华的部分再加上吸血鬼神父的内容,应该是老朴客在做剧本时最头疼的一点。
露JJ一下子就表现出神父的状态,这个JJ是非露不可的,哈哈
说到打光,我觉得老朴他们好聪明。在那间刷白的房子里,他们差不多挂了二三十支日光灯,除了一些特写,他们应该不用再打灯了吧?
还有在亲切的金子里,他们也只是拿了两排日光灯(两个kino吧),既是现场光又可以当作摄影用光。我只是想不到金子还有时间去搞这灯,还有时间去搞一个发电机。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把让日光灯成为场景光源和美指的一部分,这一点是值得借鉴
其实第一个镜头的光就很好啊,树影在门上,然后那个拱形的形状在后面也有几次对应。
然后神父去拿笛子的过程中,经过医院的楼梯,从神父侧面拍的场景,前景有一盏吊下来的日光灯也让我印象很深。
关于剪切,我前面说到的两个地方,虽然按照云中那样解释能解释得通,但是话说回来,片子中的两处渐黑也都能解释啊。他们都是能说得过去的,只不过会引起一点点不适的。
还有一个地方,我觉得或许可以从中了解一下前期分镜和后期剪辑在这个片子中的关系。在29分时,镜头开始时随着神父脑袋运动方向像左移,29分2秒时镜头停止运动,停止不到一秒后,镜头居然又接着运动,俯拍推进,但这个运动只是持续几格,镜头就切了。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里有个动势。(我猜想这个镜头原本设计的是运动到床的高度拍摄神父的表情。)
所以这个镜头,分镜头设计肯定是时间会长一些,只不过后期剪辑剪掉了。但由于这一点点运动,显得有点跳。如果这些我想的没错的话,我觉得老朴这次是比较随意一些,把后期剪切完全交给了两个剪辑去做。反正要是我做导演遇到这种问题,我是肯定不会放过的。重拍!哈哈
我完了,我还专门倒回去看了两遍,真的一点也不觉得跳啊……要不是你说我还根本注意不到那一点点的推,然后被你说过之后倒还觉得是有那么一点点点的不适……
被你给害了,纠结这种问题有点神经过敏。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
还是没觉得这片子哪随便了。
是啊,的确是没什么大碍的,以后还是从整体着手,不神经过敏了。
我昨天做了个梦,老朴对我说:你猜对了,我这电影有好几场的剪辑我都没参与,他们自己剪的。
我心想这回可好了,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云中,向他显摆一下。
后来发现是个梦,好失望。
而且回头一想,老朴顶着张老崔的脸。
忘打名了
呵呵,你是说崔健还是崔岷植……
我觉得像老朴这种自大狂怎么可能不管剪辑呢。
他可能说的是崔永元……
我被感动得哭了。其他的啥视听这些都没想了。。
改天重看一遍。
朴粉与奉粉的战争——迎接老朴客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