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映像”,Psycho Image Studio,2009年2月16日成立。
维基博客:http://psycho.cinepedia.cn。内容以电影拍摄与类型片讨论为主,放些相对成形的文章和视频。
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psychoimage。就是围绕着有意思的电影瞎侃。不过豆瓣目前发不了言。
欢迎参观、游玩、踢馆。
慢慢出东西了,再建网站。
PS:LOGO由小桐设计。
35 Comments so far
Trackbacks/Pingbacks
Leave a comment
Fields in bold are required. Email addresses are never published or distributed.
Some HTML code is allowed:<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URLs must be fully qualified (eg: http://qing.cinepedia.cn),and all tags must be properly closed.
Line breaks and paragraphs are automatically converted.
Please keep comments relevant. Off-topic, offensive or inappropriate comments may be edited or removed.
云嫂有一手啊。不过感觉这个logo还欠点儿神经,买凶拍人那个掉脑袋的LOGO就有那种味儿。
那个是图形,这个是字,不是一码事啊
光是字的话其实还蛮难设计的
这是由火柴棍想到的么?很好呀,神字和映字都很头大嘛~
就觉得“像”字稍微弱些~
因为我们是建立在新城市电影的基础上的,所以在logo的设计理念上,重点突出了城市的味道~
不知道这方面大家有没有感觉到。
听ALPHA这么一说,感觉就会强些。由黑色和灰色点组成的那个十字的设计就是基于“城市”的感觉么?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央”和“申”,很好看,很神经。
改成神经映画看起来更显得神经。
哈哈,对呀,“画”中间那个“田”字绝对“大头”。
其实,我也不想那么神经的神经啦
发神经,四川人这个样子说哈,要经常发神经,神经起来当个神头儿,顶一个。
有点意思,片头也是用这个么
挺好看的Logo.不过我觉得“经”有点别扭,右上部分设计成一横下面加一个三角会不会更好看?
不错的LOGO,偶觉得神经两个字扭曲趣怪点,映像就拿普通的字会不会有个对比更鲜明
听了你和alpha的的评论音轨,很激动。比舒琪汤祯兆还牛逼啊。
另外,云中细腻派的嗓音较之野兽派的文风让我大跌耳机。
奇怪,我不一直是以文质病病的好青年形象出现的么?
云中的声音一时间有点难接受啊,呵呵,居然是这种冷静沉默型的。我以为会是热情奔放型。要是一开始不自报家门的话压根对不上号。
上班时间没敢多听,听了前面一段,感觉是不是有点过于强调剧作了?就好象那个长镜头调度,导演的技巧更值得说吧,就像老警察从坡上滚下来什么的,alpha说这种细节是剧本设计的,我倒是感觉是临场发挥,他拍了一天,应该反复拍了好多条,点子也肯定层出不穷吧。这片子有太多牛A又有趣的小细节了,我觉得写剧本的时候肯定不会考虑那么周全,需要现场迸发的。
支持下一部聊《枪火》,毕竟你以前讲过这个,熟门熟路。
我得跟alpha配合嘛,两个人都滔滔不绝,节奏感不太好,嚎。
对着镜头讲,有些时候不像文字,很多东西观众也能看到,再重复的话会有看图说话的感觉。这个分寸还挺难把握的,慢慢改进吧。
坡上滚下来我也感觉是设计的,因为光这一个镜头就滚了两个人,要是临场太巧合了点。
这部电影最强的是剧作,不过用评论音轨来讲剧作,本身就是挺难的。我个人还是喜欢讲镜头。
嗯,我不是说临场演员巧合滚下来,我的意思是说临场设计,比如说第一遍拍下来感觉有点单调,于是下一次让角色滚下来,这样镜头内就显得更丰富。这要全是提前编剧好的,这也太难了,那得要多强的现场空间感和想象力,文字肯定叙述不下来,画图也不容易。
我对剧作了解还比较浅,这几天也正在学。这个评论音轨来得也很是时候,呵呵。
OMG,评论音轨,这个形式好!《杀人回忆》一直听你们说,我这后进分子还一直没看过。听了一小段音轨,迫不及待了。
云中的声音和文风有反差,还真是文质彬彬型的。
上面一条我也不知变那样了,删了吧,谢谢。
这样的方式太好了,如果能做到视频和评论轨道不分开就好了,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录几条(就怕没这时间,或者可以由不同的人去录,每组人针对的点不同)
有一点不满的就是林墨同学为什么在评说N个段落的时候都用到了“我非常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容词。。。。当听到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这样的形容词出来的时候,观众的焦点还比较集中,当第四次出现的时候观众就会有些麻木了。。。。另外就是在说到序列最好是从多少分钟到多少分钟,用多少场到多少场的话观者一时还意识不过来,场次回头让观者自己分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评到《一一》、《回归》还有朴赞郁。。。
其实是有些紧张的啰嗦,我自己回听也觉得,怎么能这样呢~~
可是在那个时候,谁知道在说点什么,只知道被赶着说说说。
你在一个段落里想着尽可能多的说出点东西,还得保持脑子和片子还有嘴巴同步,是需要费一翻精力的,尤其是像我这样单线程的人!
还有序列的问题 是有提到,时间都有总结,就是没来得及说出来,即使你每到点都拼命的提醒自己。
呵呵,感觉出来了,不过第一次做已经相当精彩了,继续努力撒
另外,我觉得最后一个镜头其实和宋康昊在警局猜谁是强奸犯那个镜头是高度对应的,所以也是我觉得这场猜猜谁是强奸犯的戏不可或缺,它像是导演诱导你去进入这个游戏,第一次没有给你直接去猜核心问题,而是运用猜强奸犯的办法去让你提前进入热身,了解游戏规则,而所谓的“游戏规则”即使每当一个侦破信息出来的时候,宋康昊的那张大脸便像是一个标志一样,而当片尾再次出现这样一个“标志”的时候,观众会不自觉地将游戏主动进行下去,因为此时,宋康昊的那张脸似乎已经成为了观众期待的点
至于他看镜头的用意其实不重要,因为在这个镜头之后,大多数观众都会进入到杀人回忆当中,注意一下宋康昊猜谁是强奸犯时候也是看向镜头方向的特写,不同的是与最后一个镜头比景别松些,人物视线方向偏了一些,因为那时候是在剧中,而最后在跳出来的时候,所以需要一个极为强烈的重音
而片中出现了无数次类似的对应和反差,我觉得是这个剧本创作中一个很厉害的地方,这种工整的对位强力地控制着人物性格和故事走向
恩,是这样的
但是我总觉得奉俊昊会有更高的抱负,所以说这其实就是他高明的地方,这些东西就是留给你观众让去争执的。
呵呵,这样他就更不得了了!
我的文风一点儿也不野兽好不好,吼!
我们已经决定下一次录把视音频合一了。虽然麻烦点,但俺们也认了。
至于语言方面会慢慢改进吧,同学们自己参与一次就知道,满嘴跑火车的情况是十分正常滴,呼呼呼~~
录和说是比较方便,但现在有个问题是——倒底有几个人能听完呢,反正连我都不一定能听完。所以一开始就要报着自娱自乐的精神,坚持下去。
俺已听完。感觉比读影评爽多了。有好多处都有启发性。毕竟一个人的认识是很片面的,大家一起聊一聊会有更多的收获。
感觉评论的主要是技术方面的东西,对想搞创作的人来说非常有用也有价值,但对只为了单纯欣赏电影艺术方面的影迷来说作用就弱一点。反正我是爱看。
alpha的手机铃声是大镖客的啊
专业影迷啊,连这都被听出来了~~
哈哈~~mant同学的耳朵这么灵啊,连背景声都没漏掉啊 😛
终于有窝了,呵呵,就像同盟会开了第一家会馆
如果哪家碟商把你们的音轨直接做进DVD就最好了
http://www.douban.com/event/10884349/
云中,这个横空出世牛鼻轰轰的片子是咋回事?
不算横空出世吧,你之前完全没听说过?
据说片子质量介于《无间道》和《伤城》之间,有刘青云还是有看点的
我估计很快就会有女性粉丝创作的同人文广泛流传了。。。。
下一部评什么定了吗?《一一》?《老男孩》?很期待。评的前两部是居然都是俺的最爱,真爽啊。
没定呢,没想好。
杨德昌,不知道说不说得了,尤其是《一一》这样的,经常看到我无语。